如今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IB考试进入了学生们的视野,承认IB成绩的高校越来越多,所以选择IB的留学生也在不断增加,IB课程很多,IB经济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IB经济学的相关学习要点。
IB经济学是IB第三组学科中的一门。它与同类目中的经济课最直观的差别就是除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它还包含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并且,IB没有单独的微观或宏观经济学考试,所有四方面的内容都会在最后的大考中涉及。
然而,即使是将来想攻读经济学的学生,高中阶段的经济学课也并非必需。IB经济学涉及的是之前提到过的四个领域内最基础的知识,学术难度并不高,留待进入大学后再学习也并无不可。因此,在选择第三组内的课程时,大可以按照兴趣和难易程度来选择。
尽管绝对难度不大,IB经济学仍然有让中国学生感到比较棘手的地方。首先,很多中国学生在对待文科时都有死记硬背的习惯,一旦遇到IB经济学就很难奏效了,因为IB经济学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思维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组成自己的观点。同时,由于IB经济学的考试以写文章为主,如若学生英文写作水平有限,在考试时就会吃大亏。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 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
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
关于IB经济学的学习重点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复习,提高备考能力,并且小编建议大家要重视真题的训练,这样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ib经济课程、ib课程体系的信息,可以在线咨询我们或添加客服微信kewo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