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中国留学生的老牌留学目的国,常年占据留学生意向国家第一名。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会选择去美国留学,读美本的同学们和在国内读大学的同学不一样的点在于,他们要接受不止是各省的文化差异,还有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留学生们必须快速建立起文化包容,并且还不能轻易被左右,因此,小编也为大家整理出了几个可以借鉴的点,一起来看看吧。
一:给自己一个长远的目标
如果你害怕迷失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中,可以尝试在出国前就和父母讨论出一种可行的长远目标,而不只是“本科毕业”,“好好读书”这类比较短视或者宽泛的内容。
比如想要读研或者考博,然后留在美国工作,做什么类型的工作,期间需要多参加什么类型的活动。这样清晰的目标就像一个迷雾中的亮光,不管你中间怎么走,方向是对的就不会出大问题。
当然,目标会根据现实改变。当你一开始把目光定在长远的点上后,即使改变,也依然是在同一个或者更高的长远维度上进行变化。

二:不断接触新事物,建立自己的多样化圈子
或许是因为对陌生环境的害怕,很多学生进入美国校园之后,不太愿意去尝试各类的活动和项目,只同相对熟悉的来自于一个国家的人相处。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也很容易让同学们在之后难以走出熟悉起来的圈子,也更难以融入已形成的其他圈子中。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中国人扎堆的现象----他们只在内部互相交流,也不愿意接触学校的活动和资源。这种情况就和当初出国想要国际化的教育和交流的理念相违背了。
所以,小编建议同学们在拿到学校offer之后,去学校的官网查阅,尽可能多地了解学校的资源,如果有校友群也可以加入。
到了学校之后,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术项目,不断让自己尝试新的内容。另外,将各个资源部门的老师都认识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说获得更多咨询,最少也可以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
这样的开放式交友方式,或许会让同学们在毕业后建立一个几十人的人脉圈子,无论是通过爱好还是专业建立的,都可以让自己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和资源,丰富自己的见识。你会发现这对留美工作或者回国工作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慢慢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初高中阶段,国内的同学们很少有把知识具体到生活应用中的机会,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美国校园之后,都面临原本课堂中所学的内容没法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也会有一段时间和美国教育系统的磨合,这个时候可能会比较苦恼,但是幸好本科大一阶段没那么繁忙,课业不是非常的重,留给同学们适应的时间比较多。
因此不用着急,慢慢来,不要怕犯错,进步就是在不断试错中产生的。如果适应能力不好,依然有所担心的同学,也可以考虑在高中阶段参加美国高校的暑期项目,提前了解教育方式。
另一方面,高中升本科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还是一种学习态度的转变,现在不再是家长督促你学习了,大部分同学们需要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成长锻炼的一部分。
适应了美国的留学生活后,你会发现,你所练就的实践性、自我时间管理、自制力与自学能力才是留学带给你真正的回报。
四:融入群体很重要,做好自己也很重要
并不是说不与中国人在一起就是对的,也不是说只混迹中国人的圈子就是没问题的,很多同学可能语言流利,没有口音,拥有长远的规划,也敢于尝试,积极参加项目,但是依然不属于任何一个圈子,那是因为他自己已经是一个圈子了。
很多事例表明交友的最终停留在价值观的相符,没必要为了融入一个圈子而去让自己变成看起来像“美国人”,也没必要固步自封。留学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一个新文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包容开放的文化之一,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放平心态不要用自己的偏见或道听途说去评判别人。
以上就是小编向大家介绍的关于美国留学生活的相关资讯,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美国的大学生活的资讯,请多多关注本网站,也可以添加我们微信kewo11。

        